源自:新华网
近年来,大城市新市民和青年人对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需求持续增强。记者日前在上海采访发现,该市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
许多是上海市长宁区一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入住“晨飞公寓”前,她租住在宝山区,每天通勤时间要两个小时左右。“我年申请到这里,经过一年等待,年入住。”许多说,现在她每天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单位,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而且,因为年轻人比较多,很多人都成了好朋友,感觉在上海打拼不孤单。”
许多所住的“晨飞公寓”,属于上海“公租房”。“上海‘公租房’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筹建、面向社会的‘公租房’,另一类则是园区企业筹建、为员工提供的单位租赁房。”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负责人介绍说。
从年起,上海市区两级政府投入亿元建设筹措了8万余套“公租房”,其中6万余套已投入供应。
“上海的廉租房对应的是国家层面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户籍人口中的困难群众。上海的‘公租房’主要保障新市民和青年群体,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非户籍人口。”上海市房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上海约有万外来人口,各区政府均提供“公租房”保障部分符合条件的新市民和青年人,这些被保障群体必须持有劳动合同和居住证等。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解决符合条件的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以建筑面积不超过7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主,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
上海“公租房”契合了这一规定,租金约为市场价格的7折至8折。以“晨飞公寓”为例,套房源中,30平方米的小户型占60%左右,此外还有4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户型、50平方米的一室两厅户型,各占两成左右。以30平方米的小户型为例,尽管面积不大,但有单独的厨房和卫生间,厨房内有灶台和吸油烟机,卫生间内可淋浴。卧室内除床外,还有衣柜和一张餐桌。此外,部分户型还有阳台,租户可在此晾晒衣物。
“‘公租房’并不能解决上海这么多外来人口的居住需求。全靠财政资金的力量对万外来人口进行全覆盖,这种模式难以为继。”上海市房管局住房保障处负责人表示,因此上海也在鼓励单位自建租赁房。“很多央企、地方国企有自有用地,政府允许企业将自有土地中的15%建设员工租赁房,可接入水电煤且享受民用收费标准、税收给予减免。经政府认定,部分单位租赁房也可认定为‘公租房’,纳入住房保障体系,享受各项支持政策。”
意见鼓励各地综合利用税费手段,加大对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支持力度,且明确保障性租赁住房执行民用水电气价格。
据悉,从年起,上海启动配建政策,开发商必须在新拍商品住宅地块中划出不低于5%的建筑面积用于建设保障性住房,建成后无偿移交给政府。从目前来看,开发商配建的保障性住房中约有九成用于“公租房”,数量有3万多套。截至目前,上海“公租房”约有19万套。
在保障对象方面,上海目前主要是保障青年人才、产业工人以及为城市运营提供基础服务的一线劳动者。政府“公租房”里有近80%的比例是保障青年人才,单位自建的“公租房”主要是以保障产业工人为主,占比约八成。
根据《上海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十四五”期间,上海将供应宿舍床位20万张。上海市房管局局长王桢表示,快递小哥、家政服务人员、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为上海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性服务,但是这些一线务工人员住房难问题目前较为突出,未来保障性租赁住房在解决该群体的住房困难方面应再进一步、有所作为。
“在上海阶段性居住困难的、暂时买不起房的新市民和青年人,这部分群体中的大多数人目前正处于奋斗初期,其需求主要是交通便捷、离工作地近,对面积的要求并不大,但是对空间的独立性和隐私性的要求高。”上海市房管局建管处处长冯钢花表示。
在采访中,不少企业反映,希望细化保障性租赁住房的配套政策并尽快落地。
目前,上海正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增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并完善管理制度和配套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