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天山路街道从年正式启动非成套房屋改造工作以来,积极探索“党建+”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红色引擎”作用,把党组织阵地功能发挥在工地第一线,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统筹推进非成套房屋改造工作的新路子,全力保障非成套改造工作的快速、和谐、有序推进,为基层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图说: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书记到“非改”基地调研。天山路街道办事处供图(下同)
在长宁区约24.6万平方米的非成套房屋中,天山街道占有19.1万平方米,涉改房屋92幢,户居民,55%为人户分离,点多、面广、量大,是长宁区非成套房屋改造的主战场。
天山路街道的非成套房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开展过改造,已做到“能改则改”,剩下的都是“骨头中的硬骨头”。房屋结构不一,改造方案受限大,有的居民因为利益的不均衡对改造的方案不满意;55%的居民是人户分离,和居民见上一面都不容易;还有一些邻里及家庭内部的矛盾也牵涉到非改工作中来。
面对这一道道难题,天山路街道党工委成立7个群众工作组,从非成套工作启动到签约、施工、竣工入驻等全过程,开展了“三上三下”民意征询,注重居民意见诉求的倾听、收集、反馈、答复、解决,以钉钉子的精神全力以赴推进。
图说:是非成套群众工作组入户开展工作。
改造方案优化“出针招”。街道多方征求居民意见与实际需求,与区规土局、区房管局、新长宁集团、天山物业及设计单位反复沟通,力求改造方案从每幢房屋改造的现行条件和居民利益最大化综合考虑,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有户居民家中住着6口人,希望把改造后总共4平米的厨卫空间再一分为二,变成2个厨房、2个厕所。居委干部在多次上门沟通后了解到,该户居民长期存在家庭矛盾,对于空间分割的需求确实迫切,于是第一时间将这一情况反馈给设计师,分析居民诉求的可行性,争取居民的利益最大化。
居民签约工作“下针功”。各工作组成员认领包干任务,对不同意改造的居民一次次上门做工作;对不能采纳的诉求,做好解释说明。遇到居民群众不理解甚至阻扰的现象,街道建立“一户一档”、“一户一议”制度,发挥工作组的合力优势,想方设法做好居民工作。针对不同意签约的居民,街道非成套房屋改造第五群众工作组组长刘砺钦,总会来到居民家里查看房型结构,倾听诉求,想方设法做居民思想工作,并联系设计、施工、物业等一同探讨解决方案。天山路街道的基层干部们不仅想居民所想,还想到居民前头。各涉改居民区建立“居委约请会商机制”,街道、房管局、新长宁、施工方等群策群力,现场办公加快群众疑难矛盾化解进程与效率。
图说:天山居民区改造前后对比图。
天山路街道党工委始终把支部建在工地上作为非改党建工作重心,除了成立7个工作组全力做好群众工作外,街道还在12个涉改居民区建立临时党支部,非成套房屋改造到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党建工作开展到哪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发挥到哪里。12个临时党支部由街道分管领导、施工单位负责人、物业负责人等组成,发挥临时党支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深入基层最前线,向群众宣传非改工作政策、研判签约疑难杂症、协调家庭矛盾纠纷,既是“宣传员”,又做“调解员”。街道还组建了一支青年党员非改工作突击队,深入非改现场,扎根签约第一线,主动为到访居民进行法律政策的宣传,并协助居委干部、块长做好约谈签约工作。
天山居民区有非成套房屋14幢楼共户,年被列为街道第一批改造的居民区,第一批4栋房屋目前已经有3栋竣工,第二批10栋楼居民的签约率超过80%,并已开工7栋楼。天山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娜告诉记者,在非成套房屋改造中,临时党支部起到了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带头并引导居民签约、配合改造,传播正能量。“有些居民对改造政策有些疑虑,我们客观分析现状,打消了他们的顾虑;有些居民我们帮助化解了他的家庭矛盾,最终转变态度同意改造。对人户分离的居民,不管路途多远、不管是白天黑夜还是双休日,我们通过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