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楼大厦成为上海这座城市的新面貌时,难得可贵的是在一些重要的区域仍有一些永不扩宽的马路,一些永不拆除的老洋房,从某种层面上讲老洋房也是上海的代名词之一。那些别致精巧的洋房历经百年,主人换了一代又一代,每一幢老洋房都承载着一个传奇的故事。
位于愚园路号的上海市长宁区少年宫就是一栋上海经典老洋房,也是这条马路上标志性的建筑。整栋建筑属于意大利哥特式城堡建筑,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内通道迂回,上下贯通,室内共有大小厅室32间,内饰多采用东方传统艺术装饰。主楼南面有花园草坪1.3公顷,园内绿树葱郁、枝繁叶茂,景色怡人。
远观这座豪宅就可知其原主人当年的地位和财富,主人曾是国民政府交通部长兼任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的前身)校长的王伯群。在王伯群兼任校长时,学校内有一位才女校花保志宁深得其喜欢,于是斥巨资在这里修建一座新婚住宅。老夫少妻、校长、学生、才女、老师多种身份集在一起,在30年代这场婚姻当时也轰动了整个上海滩。
一时间“金屋藏娇”成为当时的热点,迫于舆论压力,王伯群被迫辞去交通部部长一职。当时有人戏称王伯群,“娶了一个美女,造了一幢豪宅,丢了一个官职”。
可以说,王伯群为得女孩的芳心,耗资30万银元建造这座城堡别墅。但豪华的别墅并未能给婚姻保驾护航,结婚仅2年后,抗战爆发,王伯群作为大夏大学的主要人员,随着学校一起迁到贵阳。这座耗资30万银元的豪宅,王伯群也仅仅住了两年半。
再后来,这里被用作汪精卫伪政权驻沪办公联络处,也做其在上海的住宅,当时这座宅院被称为“汪公馆”。年抗战胜利后,该建筑一度成为国民政府军统组织的招待所。年王伯群妻子保志宁回到这里,在其姐夫的帮助下重新夺回这座宅院的所属权,并将宅院的一二楼租给英国驻沪领事馆文化宣传处使用。年下半年,保志宁出走美国。
新中国成立,这座宅院被收归国产,最先是长宁区委和区文化局的办公场所,年开始在此设立长宁区少年宫并一直沿用至今。在这座西式的百年洋房内,一群孩子在此学习人文、艺术和科学,培养兴趣、爱好和情感,放飞梦想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