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处在实现重大历史突破的关口,临空经济区已成为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联动发展的主战场,能够实现全球物流链、贸易链、产业链以及价值链的深度融合,吸引越来越多具有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以及需要全球采购、生产、分销等特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临空经济区集聚发展,各地政府通过大力发展临空经济,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新动能。
过去5年间,我国临空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至年6月,在我国个颁证运输机场中,已有个机场周边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自年3月7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得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目前全国共有1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数量从年的1个增加到年的17个。
我国临空经济发展呈现出以下6个特点:
临空经济区成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十三五”期间,临空经济区作为地区经济发展“增长极”和“催化剂”的作用不断增强,正在成为国家和区域各类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地”。例如,“十三五”期间,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的GDP实现了由年的亿元到年亿元的跨越式增长,进出口总额亿元更是分别占比高达全省、全市进出口总额的67%、90%。
临空经济区成为区域对外开放的新通道。临空经济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一种形态,是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突破口,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思路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十三五”期间,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由年的4个增至年的21个,其中,14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机场周边规划了相应的子片区,成为临空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年底,在我国42个大型机场临空经济区中,依托机场而建的综保区有22个,空港型保税港区1个;全国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有27个把空港作为主要承载地之一。在开放平台的作用下,临空经济区构筑起与世界全方位、多层次的连通格局。
临空经济区成为机场群和城市群联动发展新平台。随着临空经济区“港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推进,临空经济区通过产业协同、组团发展、共生互动与腹地经济进一步深度融合,借助机场群高效、快捷的航空运输体系,迅速形成产业链条完备、服务功能齐全、高效率、高产值的临空产业集群,进一步畅通城市群资源要素流动通道,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优化资源要素配置。
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面提速。“十三五”期间,机场的功能逐渐由单一的交通设施演进为综合性的空港,以机场为核心的临空经济区内实现了公路、轨道交通、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不同运输方式的集合。截至年底,我国42个大型机场临空经济区多数布局了集高铁、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及轨道交通四大基本通路方式。具体来看,42个大型机场临空经济区中基本实现了城市道路与高速公路的全覆盖,36个已运行或规划建设了轨道交通运输方式,30个已运行或规划建设了铁路交通方式。
临空经济区成为推动民航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和先行区。年9月7日,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打响了临空经济区探索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枪”。随着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项目的开工建设,民航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上新台阶,大兴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了48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区,重点承载航空导向的研发创新、科技孵化、高端制造、科技金融等功能。
临空经济区成为空中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作为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临空经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为空中丝绸之路提供方便快捷的对外连通条件。临空经济区为空中丝绸之路基础设施联通和全方位合作提供空间支撑作用。在空中丝绸之路国际经济合作走廊建设过程中,临空经济区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全方位合作提供坚实的空间支撑。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