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3月份上海此轮疫情暴发以来,沪上不少“疾控先锋”也变身社区志愿者,继续战斗在社区抗疫一线,在社区发挥特长,担任起“新角色”,继续以实际行动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请大家佩戴好口罩,保持距离,提前准备好核酸码,注意有效期……”上海长宁区利西居委会的志愿者郁晨蕾,原本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艾所的一员,在疫情防控中,响应“党员双报到”号召,3月26日,她就在居住地就地“转岗”当起了志愿者,并在临时党支部担任党小组长,在近两个月的疫情防控中,她和志愿者小伙伴们持续“奔跑”,为社区筑起了一道抗疫的坚实“防火墙”。主动培训、指导居委工作人员、志愿者和居民正确的防疫方法,从如何正确戴口罩、如何正确消杀做起……郁晨蕾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型”志愿者。她凭借疾控中心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曾在隔离点驻守的工作经验,为社区的疫情防控发挥了专业、严谨而有效的作用。核酸检测作为“金标准”,是社区疫情防控的重要部分。由于居委辖地人口密度高、公共区域小,如何在狭长形的老式弄堂里面布置核酸采样点,既降低感染风险,又提高检测效率,一直是困扰辖区居委和居民的一块心病。郁晨蕾就因地制宜,努力优化核酸检测过程,认真设计检测点、检测排队间距和路线,杜绝检测感染风险。有核酸采样工作安排的当天,郁晨蕾一般都提前赶到居委会,协助社区居委老师和其他小伙伴穿戴好个人防护,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优化核酸采样点的设置,减少待检和检测队伍的对冲点,有效降低核酸检测中的接触时间。每次在核酸采样现场,郁晨蕾和志愿者们都耐心引导居民按要求分门栋、错时段、分楼层开展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之外,每一道防控举措,都是疫情的“防火墙”。郁晨蕾充分发挥疾控工作的专业特长,不断帮助社区优化各项防控措施。疫情集中暴发时期,街道内持续出现居委人员和志愿者聚集性传染情况,以致有居民志愿者和居委人员去阳性楼道发放物资和核酸采样时心生畏惧心理。郁晨蕾作为疾控实验室人员,凭着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知识,积极承担阳性楼道的工作,并身体力行演示指导居委和群众做好个人防护。在社区疫情防控最严峻的时刻,郁晨蕾勇敢地站出来:“我出来帮忙,风险我担”,最终让社区安然度过。在利西居委所在长宁区延安西路号五环大楼,曾经有一段时间持续出现阳性病例,如何做好大楼的防控工作?郁晨蕾首先通过物业了解大楼通风排水等结构情况,又根据防疫相关文件规定,提出了较为专业而有效的防疫意见,如在下水道存水弯加水;检查公用烟道止逆阀;清理楼道内杂物,不留气流死角;增加通风次数、延长通风时间,结合定期消杀作业……一系列举措有效阻断了疫情的传播。此外,郁晨蕾还积极摸索各种方法措施,进一步改善提升防护服、手套、口罩以及手机等穿戴使用中的安全防护和方便度。“志愿者就是需要有一点奉献精神。”郁晨蕾说,实际上在两个多月的疫情防控中,起早贪黑是常态。郁晨蕾常常是每天一大早就在睡眼朦胧中查看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