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助力城市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启示

“通过居民自组织,达成用社区内部资源去解决社区内部问题、进而回应社区需求的闭环。”《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李璇编辑覃柳笛在北京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活动中心,国家级非遗“王致和”为当地社区送去了百年老字号的食品“三眼井胡同38号是著名报人邵飘萍在移居京报馆前的住所。”这是北京大栅栏街道三井社区自组织三井导览队的一句讲解词。三井导览队正式成立于年,前身是为迎接年北京奥运会而设立的爱心畅行便民服务岗。在社区营造团队的陪伴下,数年间导览队已集结了一批深谙胡同典故的老街坊,队伍的管理也日趋规范。疫情发生以来,三井导览队取消了“胡同游”接访活动,队员们纷纷拿起消毒液喷壶,加入防控消杀的志愿队伍。在大栅栏街道,除了三井导览队,石头社区助老服务队、百顺摄影协会等社区自组织,也都在疫情防控中显现出了社区内部的自治力量。一场疫情,凸显了社区重塑治理格局的迫切需求。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不仅是党对新时期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更是回应居民多元需要、创建良好社区秩序的重要路径。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都出现了社区营造团队进驻社区培育自组织的案例,在数年的培力过程中,社区内生组织就像一颗颗树种,在土壤和雨水的滋润下破土成长。寻找能人年,由沈原和罗家德等教授牵头,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在大栅栏街道设立课题组,开始了社区营造的探索。尽管称谓不同,社区营造却是一个全球共有的现象。“英国第二故乡运动、美国的社区复兴及睦邻运动、日本造町运动,以及国内各地开展的社区营造、社区规划,都是为了应对工业时代转型到后工业乃至信息时代过程中社会普遍存在的社区治理难题。”清华大学社会学系与公共管理学院合聘教授、清华大学社科学院信义社区营造研究中心主任罗家德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在工业化进程中,个人趋于原子化,社区邻里和社会关系遭到破坏。为了让社区居民打破冷漠、重新参与到社区公共生活之中,社区治理就需要引入自组织的治理模式,使社区自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736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