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一体化需要建设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作为长三角地区的交通网络的中心,虹桥拥有良好的航空、高铁、公路等综合运输条件,将在长三角一体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近日,上海长宁区印发的《长宁区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下称“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推进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制度创新,重点是争取民航改革创新重大举措;探索空域管理、航权分配等方面的改革突破,探索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实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长宁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陆浩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民航局正在研究,在虹桥机场开设点对点的中远程国际航线,补齐目前虹桥机场多为国内航线的不足。如果这一想法得以实现,将极大方便长三角商务客的往来,促进虹桥商务区发展,以及带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发展。
打造长三角世界机场群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布的报告,年,华东地区占国内各地区旅客吞吐量的29.0%,占国内各地区货邮吞吐量的40.4%,均位于全国第一的位置。
巨大的客货运吞吐量体现了华东地区的经济活力。以上海为例,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较年同比增长3.5%,货邮吞吐量43万吨,同比下降1.1%;浦东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万人次,同比增长9.8%,货邮吞吐量万吨,增速达到5.0%。
目前,长三角地区已建成的运输机场数量高达18个,包括上海2个,江苏省有9个,浙江省7个。虹桥机场位于上海西部,是上海对接长三角地区的西部交通中心,也更靠近长三角经济腹地,利用高铁的优势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城市更好地协调。地理位置上,与南京禄口机场、杭州萧山机场也较近。
1月12日,民航局与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共同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地区民航协同发展努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合作协议》,提出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长三角民航协同发展沟通协调机制,实现到年建成世界一流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
鉴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若虹桥机场开设中远程国际航线,将推动虹桥贸易区及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深化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优化营商环境,对接长三角一体化
在积极优化长宁区及大虹桥地区营商环境方面,长宁区也积极与长三角其他区域合作。
在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方面,长宁区深化与杭州市余杭区等长三角地区的监管协作,进一步增加合作地区,推动监管经验在更大范围交流互鉴,共同提高监管水平,服务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也通过和阿里巴巴集团网络大数据监管的合作,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数据交换,实施精准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围绕着长三角一体化,我们积极扩大和长三角地区合作的区域,推动整个长三角网络监管的健全。针对跨省的网络监管,我们和杭州余杭区和阿里巴巴签订协议,建立网络违法行为的协查机制,违法线索和案件的移送实现全程电子化交换,信息反馈的时间从原来的几个月缩短到3个工作日。”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庄自胜告诉第一财经记者。
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长宁区在上海首创互联网审判庭,聚焦探索互联网审判新模式,推动涉互联网纠纷案件的高效、便捷、低成本审理。
“杭州借助淘宝网的技术设立了互联网法院,是应对互联网纠纷实践的产物。我们也借鉴杭州互联网法院的经验,设立上海首家互联网审判庭。”长宁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米振荣表示。
推进“大虹桥”贸易便利化
国际贸易是“大虹桥”作为上海西部中心的发展方向,为了优化“大虹桥”营商环境,向西更好地对接长三角地区,长宁区在发布行动方案的同时,还打出八张改革特色牌。
八张改革特色牌之一就是推进虹桥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能级提升,聚焦深化“审单放行、零等待”“进口直通”等精准监管试点举措。
截至年底,长宁区人民政府已经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协议,对首批5家符合条件的进口企业实行“验放分离”,通关速度实现“零等待”。进口企业纽仕兰的进口巴氏鲜奶等商品的通关时限从8天以上缩短为现在从生产到上架只需3天,进口服装通关时间可从10个工作日缩短为1天。
在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战略合作,加快通关节奏的同时,长宁区还支持企业通过发展保税展示销售,建立全球商品进口网络和资源渠道。
“长宁聚焦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实现天的进口保税商品展示和交易,打造新一轮的贸易产业集聚。”长宁区商务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杨东升说。
长宁区打出的八张改革特色牌还包括一照多址、企业注册登记改革,网络市场监管新模式,吸引海外人才政策,完善“企业问题清单”和“政府服务清单”,提升“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三区一园一谷建设”和探索互联网审判模式。
上海长宁区区委书记王为人介绍,长宁区在“互联网+政务服务”方面积极学习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等经验,加快实现“全网通办”“全程网办”。明显减少环节、减少时间、减少成本,显著提高企业和群众的办事便捷度和满意度。在长宁区,区级企业审批和服务事项“全程网办”或“只跑一次”比例已经达到95%以上。
在拓展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上,长宁区不断推动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对人才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