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论美作为道德的象征时间:6月4日(周五)15:30地点:腾讯会议(ID:)主讲人:周黄正蜜(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如果说《判断力批判》的两个重要任务——论证审美自律与连接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体系性建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张力,那么“美作为德性的象征”的命题恰好处于这种张力的节点之上。一方面,美的象征性必须以审美自律为前提;另一方面,通过象征,美成为从自然到自由过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讲座将首先澄清“象征”一词在康德哲学中的基本涵义(对理念的感性展示)和运作方式(对反思规则的类比);其次确定“美是德性的象征“的哲学内涵——审美反思不仅就其无涉感性关切的纯粹性(消极自由)而言,而且就判断力自我立法的主动性(积极自由)而言与道德意向中的主体内心结构相类似;最后说明此命题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形式性的象征关系,美与道德不仅在经验人类学意义上互相促进,而且在先验层面上,美得以展望理知之物,成为从自然到自由的过渡。归家与离家——尤利西斯的现代寓言时间:6月5日(周六)18:30-20:30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主讲人: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但丁在《地狱篇》第二十六歌中改写了尤利西斯的生平,刻画并预示了一个现代人的形象。尤利西斯的热情,使得他不满足于归家的安稳感,而是一心渴望离家,了解、探索和体验未知世界,哪怕罪恶和危险也在所不惜。但丁一方面赞赏尤利西斯离家的冲动,又对他身上流露出的激进现代性忧心忡忡,因此给他安排了悲剧的命运。但丁的这一改写,既表露出中世纪人对于现代意识的期待与恐惧,又折射出西方思想在家庭问题上的普遍焦虑。童心即诗——留住诗性,留住想象力时间:6月5日(周六)19:00地点:新京报APP、哔哩哔哩、新浪微博、快手、抖音等嘉宾:树才(诗人、法语翻译家)、蓝蓝(诗人)为何孩子们的诗,总能触动大人的心?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吗?写诗如何能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当孩子们逐渐长大,创作诗歌的想象力会不会减退?有没有办法留住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们该怎样通过童诗,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6月5日,诗人树才、蓝蓝与主持人常立做客新京报书评周刊·文化客厅,与我们一起通过童诗,走向孩子们的内心。爱欲与圣爱:皮科·米兰多拉哲学中的双重向度时间:6月6日(周日)18:30-20:30地点:腾讯会议(ID:)、哔哩哔哩·文艺复兴与近代哲学主讲人:吴功青(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性哲学家,皮科·米兰多拉的思想既具有古典哲学的色彩,又体现了中世纪哲学的鲜明特质。在爱的主题上:一方面,皮科沿袭了柏拉图主义传统,极力强调爱欲对人的激发;另一方面,又高度肯定上帝的恩典,主张圣爱对人的召唤和提升。爱欲与圣爱这两个向度,在皮科·米兰多拉那里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共同描绘出基督教人文主义的时代图景。人工智能与道德伦理:对特德·姜《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的解读时间:6月9日(周三)10:00-11:30地点:ZOOM会议主讲人:ThomasGDietterich(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基于特德·姜的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本讲座将讨论故事中提出的哲学和工程学问题。在哲学层面中,我们将探讨以下问题:人类能创造出有数字意识的生命吗?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人类能爱非人类吗?在工程学层面中,我们将讨论故事中涉及的人工智能的两个观点:超人类AI和人类级别AI,以及人工智能的其他愿景。最后,将评估故事中出现的各种人工智能的可行性,并将其与人工智能研发领域的最新进展联系起来。附:线下活动预告北京|作为制度·文献·历史的官修史——《中古官修史体制的运作与演进》研读会时间:6月5日(周六)9:00地点: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二院会议室主讲人:聂溦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汉魏以来,史学独立,汉唐之间史书种类与数量的繁荣、私撰史学的发达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