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长宁区妇幼保健院
安全防控贴士
自疫情发生以来,很多患者特别是大大皮们来院就诊,看得出来自我防护意识极高:
有穿“大白”的,有穿“小蓝”的,还有穿雨衣的~~有的戴塑胶手套,有的戴家里洗碗的手套,还有戴剥小龙虾的手套的~~~
有时都分不清楚来的是孕妇还是医护?
五花八门。很多姐妹的“混搭”穿戴让人看了哭笑不得,但是姐妹们走路的气质还似乎有那么点时髦感。
这时,院感发话了,咳咳,姐妹们,你们的这些“穿戴”,其实不仅没必要,甚至有的还增加风险系数,还是听听专业意见吧!
准备就医
01
提前网上预约挂号,错峰就诊,减少不必要的等候时间。
02
佩戴口罩,口罩定时需要更换,建议随身携带1-2个备用口罩。
03
可随身携带免洗洗手液或消毒湿巾。
就医时
进入医疗机构应配合测量体温,主动出示随申码。
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1.佩戴外科口罩口罩要遮盖口鼻,调整鼻部金属压条以贴合自己的脸型,不要用手接触口罩的外侧。如需脱下口罩,需要清洁双手后才去触碰耳部的橡皮筋。
2.N95口罩防护效果较外科口罩更上一个等级,但成本高,舒适性较差,且佩戴要求高,需要紧紧覆盖住口鼻部,如发生“漏气”,则防护效果明显下降。
建议在人员密集的医疗场所,特别是发热门诊、急诊等相对高风险场所,可选择佩戴N95口罩。在大多数环境中只要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并且正确佩戴外科口罩就可以了。
医用外科口罩和N95口罩都只应该单独使用,不能组合使用。研究表明两层口罩不但不能增加防护效果,还会增加呼吸的阻力,反而增加暴露风险。
以下两款口罩不推荐!
3.带呼吸阀门的口罩,无论是哪个级别的,由于只是单向的对吸入的气体进行过滤,而不能过滤呼出的气体,佩戴者可能会潜在威胁周围的环境,因此医疗场所明确规定是禁止佩戴的。
4.布料口罩,无论是棉布还是丝质的,夏天时舒适度要高于外科口罩,但其过滤效果要远逊于外科口罩,因此保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在医疗场所不推荐佩戴。
不聚集,保持社交距离。
只要保持足够的距离,便能有效降低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排队、交流时,建议排队时,最好能够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对于人员聚集的环境,比如候诊区、电梯轿厢内等,看到人员密度较高,应该主动避让,建议耐心等待。
候诊期间请间隔就坐,保持安全距离,禁止餐饮。有些大大皮因为唐筛等就诊环节,可能需要补充能量,请务必在院外通风处饮食,注意安全。
正确洗手。呼吸道病毒多数还都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并不是手接触病毒就会感染,而是手又触摸了口鼻才会。因此勤洗手可以有效阻断呼吸道病毒的接触传播。每次当手接触过外界公用物品环境,尤其是电梯按钮,门把手,医院的自助挂号和收费系统后,建议及时洗手。记得用流水和洗手液洗手,洗手的时间要足够长。
免洗洗手液,是在需要进行手卫生,但又没有洗手条件时的一种补充方法。一般选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液进行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手上可能沾到的病毒和细菌。在发现双手变脏时,应该去洗手,而不是继续用免洗手液进行手卫生。
回家后
01
及时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等流水认真洗手,将口罩丢弃于干垃圾桶。
02
衣物可放在阳台进行通风晾晒或及时清洗。
03
打开家里的窗户或阳台门窗,保持空气流通。
温馨提示
不要穿“大白”到医院就诊。因为“大白”是一种医用防护服,需要同时使用N95口罩、面屏(或护目镜)、手套才能起到全面防护额作用,如果把“大白”穿成“连帽衫”,不仅无法起到防护的作用,不规范的穿脱反而增加风险。
无需穿戴蓝色隔离衣、面屏。这些多数是一次性的,主要是在医疗环境中防护飞沫在内各种液体的正面喷溅,处于这种暴露风险的人员使用,正常就诊时无需使用。
无需佩戴乳胶手套。虽然乳胶手套可以有效阻隔手部皮肤沾染可能的细菌和病毒,但手套本身是没有杀灭病毒作用的,因此戴手套也可能将接触到的病毒再沾染到你的包包、就诊卡和手机等物品。并且戴手套会一定程度影响手机的操作,而目前就诊无论是扫码,亮码,付费等需要操作手机,反而会带来很大不便。如果反复脱,戴手套,外层沾染的细菌和病毒就可能跑到内层,反而起不到保护效果。因此只要勤洗手,做好手卫生,完全可以避免手部沾染的细菌病毒进入口鼻。
供稿
梁群曹蕾
原标题:《来长妇幼就诊,穿戴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