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这项工作又做到10个街镇全覆盖上

    

今年以来,长宁区扎实推进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目前,10个街镇“全覆盖”申报首批“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创建,也是上海唯一一个全区街镇“全覆盖”参与首批创建的城区。

记者从区妇儿工委获悉,长宁区作为“实施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国家级示范区”,在推进国际精品城区建设过程中,把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与妇女儿童“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同步推进,不断探索和实践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在制度建设、空间营造、服务提供、文化建设中融入更多儿童友好元素。

同时,区妇儿工委委托上海市社科院的专家,开展了“十三五期间长宁区儿童发展状况及感受度调研”,各街镇以此开展因地制宜的特色项目,更好地了解并尽力满足儿童的未来发展需求。

十个街镇培育特色项目强化儿童体验

新华路街道 汇集社会组织优势,拓展服务项目提供“友好体验”,为社区儿童提供保护类、发展类、参与类友好体验。

江苏路街道 整合社区红色资源,为儿童参与和儿童体验提供项目支持。

华阳路街道 打造“1+1+21+x”空间,从儿童需求、儿童体验入手,以嵌入式、菜单式、分龄式服务为儿童打造15分钟儿童生活圈。

周家桥街道 联手少年儿童出版社在锦屏路打造少儿文化体验街区,积极建造儿童服务中心。

天山路街道 街道图书馆,依托拥有一整层楼的少儿馆优势,进行硬件提升和功能拓展,满足社区所有年龄层次儿童的阅读需求。

仙霞新村街道 成立长宁文化艺术中心等6个儿童友好实践点,通过项目共建协议的方式,整合区域资源共同推动儿童友好工作。

虹桥街道 推出了“童梦说”主题议事会,议事会上,无论长幼,人人都可以对小区建设出谋划策、畅所欲言。儿童参与社区治理,体现儿童参与理念。

程家桥街道 机场新村搭建“小白屋”儿童参与小站,将原本废弃的仓库,打造成了一个集社区活动、自治议题讨论于一体的共享空间。

北新泾街道 依托新泾六村乐爱家ai+社区建立儿童智能体验中心,形成ai社区+儿童友好的工作亮点。

新泾镇 专门邀请了区域内的中小学生,用手绘的方式,把新泾十景融合到儿童友好地图中。

制定标准

设计儿童友好社区标识

区妇儿办制定了“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参考标准”和“儿童之家建设监测评估参考指标”,为街镇的创建工作明确具体要求。并在市“儿童友好”标识颁布前,统一设计了具有长宁特点的儿童友好社区创建标识,悬挂张贴在儿童服务中心、儿童之家醒目的位置。

注重儿童参与精细化治理

长宁区在社区改造时更多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让“小大人”参与到“议事”过程,开展“儿童参与社区微改造展示活动”,从儿童的视角为社区更新提出意见建议,保障儿童在社区治理中的参与权和表达权。

区妇儿工委委托专业社会组织,组建儿童友好考察团,开展“参与式儿童友好社区需求调研”,开展丰富多彩的儿童议事活动,绘制儿童友好地图,邀请专家实地督导,形成调研报告。

注重重点人群全方位关爱关护

针对每个困境儿童的具体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发动妇联执委、巾帼志愿者等积极参与到监护缺失儿童的救助帮扶工作中,发挥“邻家妈妈”、“临时妈妈”作用,个性化提供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关爱服务。

今年,区妇儿办与民政局联合,对所有区域内的贫困儿童,发放文化福利补贴,将补贴标准提高至元/人(目前全市最高补贴标准),在“六一”期间完成全区名儿童的补贴发放工作,共投入经费20余万元。

通过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全区上下在公共空间营造、设施建设、服务供给、制度设计、品牌打造等方面都更加体现儿童友好理念,更加注重儿童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从儿童视角发声,齐心协力打造与国际精品城区定位相匹配的儿童成长环境,最终促进妇女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尊重儿童权利

倾听儿童声音

了解儿童需求

支持儿童参与

促进儿童友好

本文为长宁区融媒体中心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李毓丹

编辑:李博

    

上观号作者:上海长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52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