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东方

今年6月,《长宁区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下简称《若干意见》)正式发布,围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打造国际创新人才集聚高地、提升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能级、搭建科技创新人才事业发展平台、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机制等五个方面推出20条创新举措,为长宁区厚植区域人才优势,打造海内外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环境按下“加速键”。

到年,基本建成精品城区、活力城区、绿色城区,基本形成“贸易功能突出、现代服务业特色鲜明的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主要框架”。其中,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集聚区是长宁“十三五”期间的一项主要任务。五年来,长宁积极打造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近年来更积极对接长三角地区人才一体化建设以及上海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以及虹桥商务区打造国际开放枢纽战略部署要求,不断深化建设惠及面更广、集聚度更高、更具比较优势的人才制度高地。

制度创新一以贯之

年,《长宁区人才工作-年主要任务》出台,在全市率先建立了区级人才发展指标体系。围绕调结构、增效益、优环境三个维度设计38项指标,推进人才工作可测量、可评估、可考核。

此次《若干意见》的发布,体现了长宁区人才制度一以贯之的创新传统。20条创新举措立足长宁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布局,通过制定加强人才引进集聚、支持人才干事创业、激发人才各展所长、保障人才安居乐业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人才制度,推进区域招商引资、招人聚才,为上海吸引优质项目落地,集聚优势产业。

20条人才创新举措有几个主要特点:

聚焦区域发展,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包括高峰人才支持计划、重点产业人才激励计划、社会事业紧缺人才培育计划、高技能工匠人才培养计划、优秀青年人才开发计划;

打造国际创新创业人才集聚高地,发挥长宁国际化城区优势,打造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首站,深化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

提升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能级,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认定评价机制,发挥企业在人才资源开发中的主体作用;

搭建科技创新人才事业发展平台,支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支持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更大成长舞台和发展空间;

完善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包括完善市区衔接配套的人才激励培养机制,发挥人才户籍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加强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力度,创新便利化人才审批服务体系,建设人才政策统一发布受理平台。

通过分类施策,以更宽的视野加快人才引进集聚,用更大力度突破人才管理服务瓶颈问题,站在更高层次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聚焦重点产业,紧扣发展大局

聚焦上海和长宁区重点产业服务人才,是长宁区人才工作的一项突出特点。通过聚焦航空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人工智能、金融服务等区域重点产业,长宁区不断打通民营企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不拘一格举荐人才。

眼下,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张波经长宁区推荐,成功申报了政府特殊津贴。这位年出生的技术人才不仅是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正高级工程师,也获得了“上海市首席技师”的称号。他带领的西井技术团队将人工智能技术从实验室转化为全局化的人工智能港口产品,助力企业实现营收四千余万元。

与此同时,长宁区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认定评价机制,探索企业推荐、市场认定的人才评价模式,坚持“凭能力、凭实绩、凭贡献”评价人才。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清篮年创建了“漏洞银行”品牌,成为网络安全领域一家本土创新企业。

近年来,罗清篮带领团队相继为首届进博会、上合组织峰会、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提供网络安全保障。年,长宁区结合前期人才服务专员走访东华大学尚创汇园区时了解到的信息,主动为罗清篮出具相关推荐函,助力其申请上海市级层面相关人才称号,并向评选部门详细说明其公司的创业现状及未来发展前景。

长宁区三级人才服务专员制度由来已久。通过聚焦航空服务业、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时尚创意产业、现代金融产业、人工智能产业、综合产业等6大版块,分领域设置三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涵盖政府职能部门、街道(镇)、人才中心和重点园区、楼宇等。长宁区人才办负责专员的日常管理与评估,区人社局负责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目前已建立起覆盖年度培训、季度分析、每月报告、每周发布、实时工作提示等全流程的集成管理机制。

截至年8月,长宁区已组建包含近百名三级人才服务专员队伍,推动企业和人才的精细化服务与个性化对接。截至年底,人才服务专员共组团走访企业91家,梳理企业诉求89个,解决具体问题80余个。此外,还上门开展楼宇、园区、企业“一网通办”业务培训会6场、人才政策解读会10场,惠及多家区内企业,将人才服务积极融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中。

长宁区人才服务专员通过调研走访发现,企业诉求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培训、拓展招聘信息发布途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就业补助政策、人才落户政策、市领军人才申报等方面。因此,长宁区不断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一方面为企业节省经营成本,让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服务红利。另一方面,持续开展”组团+组合“模式,把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品质生活、社会保障等职能匹配为精准的”政策组合包“,为企业和人才提供”一门式服务。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人才服务,效率和效能的突破永无止尽。近年来,长宁区以“减时间、减环节、减材料、减跑动”为目标,率先在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办理过程中发挥“一网通办”效能。

以办理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为例,原先办证需要6个环节,通过“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平台,现在只需3个环节,即申请单位网上提交申请、上传相应材料,审批部门网上审核、作出许可预决定,审批部门携带许可证上门勘察,符合条件的就可当场发放许可证书。原先整个流程的法定周期至少需要30个工作日。而今,平均5个工作日就能办理完成,时间缩短80%以上。

近期,长宁区积极筹建人力资源企业“HR联盟”,搭建人才服务交流沟通、互动成长、合作共赢的平台。今年5月,长宁区启动第一届长宁“人才开发优秀单位”和“优秀人力资源经理人”的申报,共有59家单位、42名个人参与遴选。作为人力资源产业“蓄水池”,加强长宁区人力资源产业建设,以聚焦“产业链”打造区域“人才链”,通过产业高地建设集聚人才高地。

对于应对疫情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长宁区也出台了10项工作措施。亮点包括激励人才团队大力开展科研攻关,对提供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新模式,在防控疫情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为本市、本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突出的人才团队,列入创新团队资助范围,最高资助每年10万,将连续资助3年。

同时,运用“一网通办”对现有审批流程进行再造,最大限度落实信息化申报、容缺性受理、“不见面”办理和“非接触”反馈,全力保障人才审批不间断。加快各项区域人才政策落地见效,确保符合规定的人才和用人单位第一时间充分享受相应资助和支持。

截至目前,长宁区对因疫情防控给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影响的中小微企业,设立优秀人才租房专项补贴资金万元,帮助企业留住核心骨干人才。截至5月底,长宁已完成补贴单位及人员的审核确定,共有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82家,涉及补贴金额超万元,惠及名企业从业者。

首设长宁“虹桥友谊奖”

年5月,长宁区获得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权,三年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跑出长宁加速度。A类高端人才,经预约可实现“当日受理、当场办结”。其他人员在申请材料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可实现“当日受理、次日办结”。在市外办支持下,长宁区还设立了全市首家区级外事服务专窗,探索开展区级外籍人才表彰工作。

在此之前,位于临空经济园区的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于年投入使用,针对长宁区境外人士较多、占总人口比例较大的特点,和外资企业数量多、从业人员数量大的企业类型,全面服务海内外人才。成立4年来,中心已具备12项审批、办事和服务功能,满足了人才和企业“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办多项事的需求,日均服务量达到多人次,全年服务量超过7万人次,年被国家人社部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优质服务窗口。

疫情期间,长宁区外办在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同时,利用绿色便捷通道,主动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外籍员工来华签证,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今年,长宁区还将进一步拓展“虹桥人才荟”实体化布局,在古北市民中心设立全市首个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社区受理点的基础上,将人才服务的功能事项纳入社区党建服务中心等载体,推动人才服务更多功能在街镇落地,打通人才服务“最后米”。眼下,长宁区正在企业和人才集聚度较高的园区、楼宇建设40家“虹桥人才荟”服务站点,不断擦亮“虹桥人才荟”品牌。

今年下半年,首度设立的长宁区“虹桥友谊奖”也将揭开面纱。长宁区外办方面介绍,“虹桥友谊奖”将为对华坚定、长期友好、享有良好社会声誉和公众形象,对上海和长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对外交流合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人士予以鼓励,激励海外人才将上海、将长宁作为安居乐业的沃土。

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开发计划

去年,长宁区制定出台了《长宁区优秀青年人才引进开发计划》,聚焦青年人才,实施储备、实习、培养等一系列举措。与此同时,长宁还与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2所高校建立人才引进培养长期合作,并在西井科技设立长宁首家“青年紧缺人才实习基地”。

年底,长宁区在复旦大学开展的年储备人才暨部分重点企业人才招聘会,吸引了近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参加,得到了复旦大学在校学生以及上海交大、同济、财大、华师大等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参与。通过这一活动,区校合作模式得到拓展。长宁区将复旦大学作为年储备人才招聘进高校的首站,是进一步落实了长宁人才办与复旦大学学工部《共建优秀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备忘的重要举措。

企业方面则纷纷表示,这类集中招聘活动确保了参加招聘的企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既有世界强外企博世中国、知名央企东方航空、区属重点国企新长宁集团、行业标杆企业携程和拼多多,还包括业内有知名度较高的隐形优质企业爱尔博、贝泰妮等。长宁区政府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进入重点高校招贤纳士拓展了重要渠道。

在培养扶持人才方面,长宁区还将进一步实施高峰人才支持计划。对企业引进的符合长宁产业发展导向的海内外一流人才或团队,实施量身定制、个性化支持。实施重点产业人才激励计划,在具有较大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中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支持企业大力引进硕博士科技人才。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开发计划,每年将投入0万元用于青年人才的引进储备、实习实践、培养使用等方面工作。统筹兼顾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使区域人才政策针对性更强、普惠性更高。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141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