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帮带,不落棒居民区新任书记迎来

北京治疗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38.html

在长宁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曾是“小巷总理”,深耕基层社区几十年,用苦干实干解决一件件民生实事,带领社区群众共创美好生活。如今,他们退休不退岗,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数十年的居民区工作经验倾囊相授,发挥着“传、帮、带”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引领年轻的居民区干部队伍干事创业,不断提升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及为民排忧解难等能力。

退休不退岗,言传身教当好“育人者”

□记者朱文轩

30年前,33岁的朱国萍来到长宁区虹储小区担任居委会主任,从此开始了她的“小巷人生”。27年后,退休不退岗的朱国萍成立了萍聚工作室,继续把居民关心的大事小事沟通好、解决好,并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更多朱国萍式的“小巷总理”。

萍聚工作室有萍水相逢之意,更有八方汇聚、众人拾柴的意思。朱国萍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在社区工作,他们年轻,专业本领强,互联网玩得转,这对创新社会治理来说都是如虎添翼的。

年轻的书记们虽然有热情,肯干、愿干,但很多时候不会巧干,归根结底还是缺乏经验。于是,她借助“萍聚工作室”这个平台,和更多80、90后书记交流社区工作的方法,带动更多青年人参与,一起用绣花功夫“绣”出老百姓的获得感。

支颖是朱国萍在虹储居民区的“接班人,也是她的“得意门生”。支颖是一名80后,刚来时,被分配在虹桥街道何家角做居民区书记。何家角是一个典型的老小区,环境老旧,问题、困难也多,想要有所作为的支颖便从美丽楼道建设抓起,打造试点楼道,从而带动小区环境提升。

“打造了两三个美丽楼道后,支颖叫我去给她提意见。我看到,楼道非常干净整洁,但有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楼道的宣传栏里,张贴着当天的报纸,报纸的字很小,加上楼道内光线暗,不方便阅览。于是,我建议可以在宣传栏里挂出居民自己的作品,书画、照片等都行,不仅发挥了居民的自治性,也让他们觉得,楼道就是自己的家,从而拉近了他们与社区的距离。”在朱国萍看来,这些看上去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对于老百姓来说都是大事情。

朱国萍以“言传”和“身教”相结合的方式,为基层工作者打开一扇了解更多先进治理理念的“窗口”。“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了,老百姓就会感到党总支是老百姓最近的也是最亲的党组织。”

除此之外,萍聚工作室还集聚了一批专家资源,有上海市居(村)委会工作协会、阿里巴巴集团、律师事务所、高校等专业机构及企事业单位。每次培训会,朱国萍便会邀请专家走进工作室,开发形式新颖多样的教学活动,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方式培育新时代的“小巷总理”。

而更重要的,还是让新书记们走出去。“我们现在培养年轻人,就要让他们走出去串百家门,学习了解别人的优秀做法,并将它们借鉴在自己的工作中。为此,每次参观学习完后,我们会组织学员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社区工作只有奋斗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惊喜。”朱国萍说道。

居民区干部心中的“老法师”

□记者李晶莹

“俞书记,小区里有棵树需要移走,怎样才能征得百姓同意?”“俞书记,最近我们帮助解决了一户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但还有些细节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理了?”……

有着38年居民区一线工作经历的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负责人俞静一直是居民区干部们心中的“老法师”。

年,社区中不少居委干部退休,新来的居委干部一时接不上,面对青黄不接的“断档”状况,即将退休的俞静,想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承和发扬下去,做到“传帮带、不落棒”!这时,新华路街道党工委也想办一个社群干部培训机构,两者一拍而合。当年6月,俞静退而不休,领衔创办了“上海长宁区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组建了上海第一家由政府购买服务的专业化培训带教社群工作者的社会组织。俞静转换角色执起教鞭培养新生代,为社群干部提供专业化培训服务,向社区提供“培训、指导、咨询、实践、推荐职务”等多项服务。

在俞静看来,培训不仅仅是给社区干部们上理论课,而是要实实在在帮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靠自己能力和时间非常有限,怎样整合资源,集聚更多的优秀社区工作者,俞静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看到新闻报道中哪个区哪个街道出了个优秀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我都会及时去联系。”年,俞静整合全市优秀社区工作者资源,聚集了20多位上海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创办了“上海优秀社群工作者沙龙”。

为了做好“育人者”这个角色,俞静还创新推出了“课堂学习、上岗实习、跟踪培养”三段融合的培训带教模式。课堂学习分为基础课、经验课、互动课,讲理论、讲经验、讲技巧。上岗实习是采用跨街道实习的方式,将学员安排到实践基地上岗实习,邀请有经验的居民区书记或主任进行“传、帮、带”。跟踪培养则是工作室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对学员情况出一份书面考核评估书,并向学员所在街道组织科提出推荐职务意见。结业后向学员所在的居委会了解实际情况,听取各方反馈意见,给予个性化指导。

据统计,俞静工作室累积举办基础培训班50多期,覆盖多名学员,举办各类短训班多人次,为社区培育输送了大批人才。

眼下,长宁区新一届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刚刚上任不久,连日来,年过七旬的俞静还正在通过工作室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新书记们即将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最急迫的难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培训。

“带着真情做,工作一定能做好!”

□记者李晶莹

“张书记,你说做居民区工作有啥窍门吗?”“有啊!带着感情做,真心换民心,拜群众为师,与群众交朋友,为人处事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这就是窍门。”来天山路街道雅玉党群事务所培训的居民区干部经常会这样问张雅玉,张雅玉每次都笑着这样回答。

年,张雅玉从一名纺织女工转型成为一名居民区干部,她说感谢改革开放,让她有了选择的机会。之后张雅玉便始终扎根社区,长期担任天山路街道天山三村的居民区书记。年从社区岗位退休,但张雅玉总想继续为居民区做些什么,因为二十多年的工作,让她对居民区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于是她成立了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

针对年轻干部工作经历单一、缺乏群众工作能力等实际情况,雅玉党群工作事务所逐步成为青年干部、青年党员的社会实践岗点和干部培养基地。天山路街道不少青年干部都在事务所锻炼过。

80后的张婕妤就是其中一员,在事务所挂职一年时间,张雅玉成为了她的带教老师,讲案例讲方法讲体会。年底,张婕妤来到纺大居民区担任党总支书记。带教并没有就此结束,张婕妤一到位,张雅玉就给她出了几道题:准备怎么带头带班带队?怎样把眼下精品小区建设工作与居民的其他需求结合起来?

带着一年的挂职经验,张婕妤踌躇满志地走进了纺大居民区,这位年轻的居民区书记善于与居民交流,解决问题,很快便进入了角色。在精品小区建设和“一街一品”项目建设中,纺大居民区先后完成了房屋外立面修缮、海绵工程、绿化景观提升等工程。并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了“纺大十彩景观”,居民们都说有满满的获得感。

然而居民区工作并非永远一帆风顺,在这些工作推进中,张婕妤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比如现在的纺大微型博物馆,原来这一块空间归属某单位,长时间没有人管理,成了卫生死角,怎样与周边单位沟通,年轻的张婕妤经验并不丰富。这时,张雅玉就通过大量案例和自己的经验手把手教她。最终这块曾经的空地成为了居民们的活动室,又在十彩景观打造前,征得居民同意,变成了现在的纺大微型博物馆。

“张婕妤对于居民区是有感情的,正因为有感情,她才会想尽办法去做好这件事。”在张雅玉看来,对居民区有感情,对群众有感情,是做好居民区工作的重要动力之一。“有了感情,我们这些老书记的经验才能发挥作用,因为居民区工作中,没有一件一模一样的案例,只是基本原则不会变,那就是通过法、理、情的合而为一,多为群众做事。”张雅玉说。

因材施教,倾囊相授“五宝”经验

□记者程清慧

居民居然在家养了一匹马,邻里反响巨大!履新不久的年轻书记对此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幸好有一社区治理“老法师”及时倾囊相授。年轻书记经他化解指点,通过实际行动,用真心换真情,最终养马住户主动将马带离小区,小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而这位传经送宝的老法师就是新泾镇零距离书记工作室领衔人——张龙云。

张龙云原是新泾镇淮阴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曾在社区工作15年之久。他深知基层治理工作的酸甜苦辣,需要社区工作者具备细心、耐心和巧心。但近年来,活跃在基层一线的是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社区工作者,他们已成为社区治理中的主干力量。

新泾镇拥有33个居民区,占全区总量的五分之一,年轻当家人的情况更是普遍。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巷总理”,需要前辈的传承、成长的沃土、沟通的平台,年成立在零距离书记工作室就是这样的“成长训练营”。

工作室以“育人才、强自治、创特色”为工作理念,提供“培训、指导、咨询、实践”等服务,张龙云常常以陪伴式教学法,倾囊相授党建引领业委会建设、群众工作语言的运用、应急处置机制等方法。对70、80后干部,不断吸取养分、推陈出新理念方法;对90后干部,工作室更是将知识“掰开揉碎”以教育后辈。

工作室注重因材施教当好“职业导师”,运用“五宝”,即黑板笔记宝、原文教案宝、案例分析宝、实地走访宝、书记寄语宝等手把手带教;潜心研究群众工作方法,当好“专业导师”。将课堂教学和实地指导中积累的新想法和新认识化为接地气的“金句宝典”,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工作方法和理念,如:书记论坛、社区工作“三精四量三不可”工作法、居民区书记的工作谱、社区工作者的“六把刷子”等,并将这些思考作为整体性的“方法论”写进教案;同时,积极助力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当好“行业导师”。工作室立足新泾镇,辐射周边街镇,牵头成立西片区书记工作室联盟,医院、长宁区基金会幼儿园等区域单位慕名而来。

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张龙云已培养带教出学员25人,工作室还向本区、兄弟区授课累计讲课受众达人次。工作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其带教书记所创绿八“七彩同心树”、刘三“水韵屋里”等党建品牌、机制建设,皆倾注了书记工作室的悉心浇灌,为长宁在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凝聚力工程”建设,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贡献智慧与力量。

苦干加巧干,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

□记者朱文轩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80、90后年轻居民区书记开始“独挑大梁”。如何让少有经验的书记们在处理基层棘手的问题和矛盾时不出偏差呢?

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给出了一份理想答案。街道成立的“凝聚力”书记工作室充分发挥社区书记传帮带作用,将培养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做好青年书记、新任书记的“领路人”,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拥有27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商琳是华阳路街道陶家宅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也是“凝聚力”书记工作室中的带头人。近年来,商琳与部分新书记一对一结对,传授自己在基层一线的工作经验、方法,并精准务实地帮助年轻书记尽快融入社区。

精品小区改造作为一项民心工程,然而在潘中居民区,因为居民对于小区改造的想法很多,究竟如何让百姓都满意,这让刚从宝武集团转岗来的新书记有些手足无措。

得知情况的商琳便主动上门,为新书记寻找“破题”方法。“百姓百姓百条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合理诉求。所以,我建议他尽快成立精品小区改造工作组,除了业委会成员、小区代表,还要吸纳社区能人。当然,在此之前,书记要做好“领头雁”、这就要求他们对确定好的改造方案做到胸有成竹,再来听百姓意见,将不完善的地方进行调整,将可取的意见纳入其中,这不仅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也让百姓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感、获得感。”

在商琳眼中,居民区书记除了要苦干加巧干,做居民群众的贴心人,更重要的还要敢于直面他们的“急难愁。“年轻书记要坚持为民服务,不断提升服务,以真心换民心,即便是遇到困难,也有迎难而上的勇气,这样才能收获居民的认可。”商琳说道。

除了商琳,“凝聚力”书记工作室还集聚了一批街道先后荣获长宁区居民区党建工作“金银奖”书记的力量。他们坚持带教制、备课制、约请制以及案例分析法、头脑风暴法、现场教学法“三制三法”运作机制,让老书记的“真心话、实操技”成为新任书记的工作“法宝”,针对街道重点工作、社区难点工作,定期开展集体备课,针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调研和指导。

目前,“凝聚力”书记工作室已为社区挖掘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骨干,形成了街道21个居民区90%以上为青年书记骨干的良好局面。

本文来源:长宁时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8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