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一号病人后,上海是怎么做的

近期本市多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减少,本市疾控中心的流调组却没有松懈,依然奔波于疑似病人中间。上海市疾控中心新冠肺炎防控现场工作组副组长潘浩今天透露,传染病防控就像筑坝,坝筑得及时、坚固,才能阻挡汹涌而来的洪水,减轻下游医疗救治的压力。

正是疾控中心流调人员一次次的“守坝”,对上海多位疑似新冠肺炎病人进行深入流调,调查和排摸可能感染的蛛丝马迹和传播方式,在第一时间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尽可能控制了新冠病毒这个“星星之火”。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市至今为止的多例确诊病例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密切接触者确诊的。正是因为上海流调人员的努力,第一时间发现并管理好这确诊的多名密接,避免他们成为新的传染源。

突如其来的“一号病人”,连夜流调

谁是新冠肺炎的“零号病人”?这几天大家对“零号病人”议论纷纷。而上海的“一号病人”则出现在1月16日。回忆起上海这第一个新冠肺炎病人的出现,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流调团队至今记忆深刻。

1月16日傍晚5点,上海市疾控中心的电话响起。电话来自长宁区疾控中心电话,医院,有一位武汉过来的病人,高度疑似新冠肺炎。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急传科的宫霄欢和肖文佳医院的发热门诊。

一边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医院开始了紧张的工作。宫霄欢告诉记者,当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并不多,但是医生比较警觉,“从这位病人的女儿那里得知,这位病人是从武汉到女儿家里过年,在武汉就有症状,到上海以医院检查。”

随后,流调人员特别了解了接诊的医护人员防护措施,病人诊疗的过程。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进入隔离病房和这位病人面对面,虽然当时对新冠病毒的了解并不清楚,不过宫霄欢坦言,“疾控中心从去年12月31日就开始有所准备,因此从第一例开始,在确诊结果出来前,流调人员就开始调查病人发病前14天的情况,发病后接触到的人员等等,特别细化到这位病人从武汉怎么到上海来的,就医时坐了什么车,了解到她可能接触的每一个的可能会出现的未来病例。”

让流调人员欣慰的是,上海第一位确诊病人非常配合,到了上海后没有去过其他地方,密切接触者只有女儿和女婿,到医院就诊也是女儿家里开车来的,没有涉及公共交通。

对于上海的“一号病人”,流调队员又开展了进一步分析和质量控制,确诊的每个环节都考验了智慧,潘浩记得:“当晚印象非常深刻,核酸检测的结果是凌晨两点零五分出来的。检测结果显示:弱阳性,这是第一次遇到弱阳性,当时考虑了四种方案,反复斟酌,最终才敲定了首例确诊病例,确保上海第一例病例报告的准确性。

1月20日,经过国家复核确认了本市第一例新冠病人。

确诊病例后,疾控人员又专门查验接收这个“一号病人”的医院,对医院感染风险进行周密调查和评估,提出了改进措施。医院接受病例诊断治疗后也没有发生任何一例医护人员感染。

“流调作用就是控制增量,医院医生减少存量。”潘浩坦言,上海第一例病例发现后为后面防控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上海市疾控中心也进一步完善流行病学调查,为后续多例疑似病例的流调、多例病例的确诊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平行线到相交线,两个区的疫情源头是一个

只有把每一个密切接触者了解到,才能让新冠病毒的星星之火不能燎原。

流调人员称,每一例流调就相当于“破案”,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破案的过程中,流调人员从蛛丝马迹中会去查明这位病人传染的病因,什么途径传播的,并找到密切接触者,这些有可能播散被感染的人,尽快隔离传染源,切断一传到十,十传到百。

2月初,上海市疾控中心曾经发布过一起案例曾经引起很多人的热议。这是来自两个区的病例,1月26日、1月29日,宝山区和黄浦区分别发生了一起聚集性疫情。黄浦两个病例,宝山3个病例,都没有湖北旅行史,没有接触史,没有食用野生动物,感染来源都是不明确。

在1月29日宝山发生事情以后,黄浦两个病例反映1月20日和朋友们聚餐,好像宝山疑似病例。相关人员立即进行了关联,黄浦其中一例和宝山其中一例聚餐过。

进一步调查发现,宝山的3个人在1月上旬去过安徽参加过婚礼。最后锁定,宝山3例中的2例在安徽期间多次到某健身房健身。几天后,安徽有关方面宣布健身房里面有5例确诊病例,传染病的源头谜底终于揭晓。分布在两个区的案例,其实是一起五个人相关联的的疫情。

从平行线到相交线,来自于疾控中心流调人员每天的新冠肺炎病例“流调会诊”。潘浩告诉记者,流调人员在奔赴现场单独进行非常缜密的流行病学调查后,每天都会坐在一起分享案例,本来孤立的发生,全市集中优势,将两根平行线变为交叉线,追查到共同的暴露来源。

上海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郑雅旭和孔德川医师透露,绝大多数疑似病人都比较配合,但是碰到的最大的困难是,有些新冠肺炎病人发病时已过去好多天,回忆将近一个月前的事情有点困难。

流调人员就设计了很多方法帮助他们回忆:“过年了,过年前怎么聚会。”“有没有认识的人最近生病了,叫什么名字?”……

一旦发现,有病人能报出名字的,流调人员就会在全市的新冠肺炎病人流调材料中进行比对,再次追溯确诊,让流调人员惊喜的是,“有时候一下子发现,平行线变为交叉线,几起发生的聚集案例可能是一个传染源。”

发现上海疫情特征,为决策调整提供依据

流调的过程和“破案”又有所不同。

上海市疾控中心透露,对于流行病学调查来讲,不在于每个案子的曲折。流调的更大作用是通过多个病例流调分析,发现上海疫情发生的特征,为政府决策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包括确诊病例有哪些不同的发现形式,分别发现多少,以哪个途径为主,发现后病人如何转院更加快速等等。

很多人总觉得生病了才会去看病,流调分析后发现其实很多确诊病例来自于社区主动排查。在本市至今为止的多例确诊病例中,有三分之一是由密切接触者确诊的。对此,流调人员起了关键性作用。有一家子人得病后躲在房间里不出来,更不看病,实际上就是定时炸弹。最终,社区主动排查,流调人员进一步跟踪,一家五个人中有四个确诊。对此,疾控流调现场工作组提出,加强社区排查。

通过流调分析,专家们发现在上海的新冠肺炎病例中,家庭聚集性疫情占了八成。因为这样的流调结果分析,上海及时调整策略,从先前的居家隔离扩展到集中隔离。

另外,流调还发现了特征,重症病例中年龄大的占多数。这个规律给临床救治提供经验。重症发生和高年龄和基础性疾病有关联。

病例减少,他们还在通宵达旦

近期本市多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减少,离不开市区两级疾控中心多名流调人员的开足马力。接到疑似病例报告,就立即启动调查,没有白天和黑夜。所有人都紧绷着工作的“弦”。一桩“案子”接着一桩“案子”,24小时不休息。

“全员都在超负荷工作,实在困的不行了,就靠在椅背上眯一会儿,铃声一响,马上要拖上行李箱(全套防护装备)赶赴现场。”潘浩告诉记者,上海市疾控中心现场工作组包括流调接报小组、流调现场调查和质控小组、数据分析小组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小组。

目前,他们还在通宵达旦地完成数据清理、信息分析、疫情研判等工作,完善上海新冠肺炎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链分析、密切接触者管理、疫情研判和病例随访的完整传染源控制链。

感谢这些“守坝人”

这一个多月来不分昼夜地默默坚守

你们辛苦了!

来源:新闻晨报、澎湃新闻

编辑:申鹏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9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