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是个很美的地方,光听名字就很美,给人一种安宁平和的感觉。长宁区的学校也有这种感觉,不仅有美得离谱的校园,还有比大学更具厚重历史感的校门,甚至那美丽的宋氏三姐妹的传说,都和长宁区的校园息息相关。
1、延安中学
上海市延安中学创建于年10月,初名上海真如中学。新中国成立后迁址延安西路并更为现名。年定为市重点中学,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年迁至现址,年成为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延安中学是参加全市著名的六校联考(原十校联考)的高中之一。该校设有10年级到12年级(高一至高三年级),共34个班级。学校努力构建并优化以“轻负担、高效益、多类别、分层次、个性化”为特色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数学特色、科技见长、人文相济、和谐发展”的办学特色。
延安中学是上海高中传统“八大”成员,一直有着极高的教学质量和升学水准,一本率达到93%以上。
校友说:天全年无休的学校活动;每天中午人都爆满的小卖部和水果吧;豪华四人间带阳台宿舍;和蔼可亲沉鱼落雁技术能力过硬的各科老师;宽敞明亮舒适大方的新修图书馆。
这是一所秉承快乐教育,而又学霸井喷的学校。这里学风淳朴。毕业多年,数理化各类学术问题仍然是同学群中热衷讨论的内容。这里有敬业用心的老师们,教育理念三观纯正.身体力行因材施教,规避了机械化地题海碾压。再聚首,温暖如昔,心中最好的学校和最好的老师们。
2、复旦中学
复旦中学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与复旦大学同根同源,由长宁区人民政府和复旦大学共建。年陈毅市长为复旦中学题写了校名。学校前身为我国著名教育家马相伯创办于年的复旦公学,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复旦公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中学”三个阶段。年5月,复旦大学与长宁区政府决定:共建复旦中学,把复旦中学建设成为一所一流的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和享誉国内外的现代名校。至此,复旦中学才真正和复旦大学又走到了一起。
复旦中学像是复旦大学失散多年的兄弟,长期在外漂泊打拼,好不容易也闯出了一番事业,但与老大哥完全没法比没有可比性,比老大哥的亲儿子复旦附中也要大大不如差了好几个段位,而且挂着复旦的名字也与复旦大学并没有什么亲密关系。不过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复旦中学那充满历史感的校门时还是会肃然起敬的,甚至以为进了复旦中学就基本上进了复旦大学。
但事实上一本率虽然能达到68%左右,但每年还真不是都能有学生被复旦录取。不过直到今年终于真正和复旦大学联系在了一起,成为复旦大学共建学校,可以得到复旦大学的各方面支持了,虽然短期和大哥的亲儿子还是不能比,但已经让人很期待了。
校友说:我的母校啊,现在越来越气派了。我进去那一年华山路还没有拓宽上海也没有雾霆,老爸在八月的某一天下午骑车带我去认了认门。真心觉得高大上啊,书香门第的感觉,后来果然很怀念在里面的时光。
3、市三女中
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是上海市的一所公办女子重点中学,是一所蜚声海外的名校,学校前身可追溯至年美国基督教圣公会创办的上海圣玛利亚女校和年基督教南方监理公会创办的上海中西女中。市三女中是首批上海市重点中学,获得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等一系列称号。
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学校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女性,包括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张爱玲、前国家科技部部长朱丽兰、科学院院士黄量、工程院院士陈亚珠、闻玉梅等等,学校被誉为“女子人才的摇篮”。
市三女中确实是海上闻名遐迩的一所女中,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一本率在长宁区仅次于延安中学,可以达到71%以上,因为市三的谐音,也被广大师生昵称为43。
校友说:我回到了久违的校园生活,吃了食堂的饭菜,来到教室里、图书馆、大草坪…特别怀念那段逝去的再也回不来的美好校园时光。这里的校园环境非常的优美,在这里的学生也是属于十分幸福的。这里的师资力量也是非常雄厚的,各种教育教学设备也是超一流的,还特别设有适合女孩子发展的一些特色的艺术类课程。这里的老师也是非常敬业的,对于教育女学生也非常有经验。
市三女中,初高中七年的母校。之前只觉得我们学校好小好静谧,离开了才发现,这个地处闹市的学校,原来是最美的存在。在市三遇到了很多很珍贵的人,也收获到了比课本知识重要百倍的人生道理,独立、能干、关爱、优雅,是我们学校送给每一位女生受用一生的人生准则。
在市三我觉得很自由,老师们鼓励我们做任何喜欢的事,也保留我们对未来世界探求的渴望。我记得那个时候很喜欢理科,想成为工程师,但是也并没有多大的天赋,老师们不断的鼓励,以及只要你问他们就一遍遍地讲解答疑,使我最终有勇气选择了工科。以前每周一班级的电视里放的都是名人名家的纪录片,高三每一周班主任都给我们发一封邮件说说她的感受,现在想想,是多宝贵的事情啊。最后就是要感谢43提供的直推机会,在其他大牛学校,小透明应该都拿不到这样的机会吧。
每所学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来到这所学校是读她的故事,进入这所学校读书是和她一起写故事。故事多了,就是我们和学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