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荒者助力垃圾分类值得推广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m.39.net/disease/a_5477300.html

安徽籍张师傅在沪拾荒20年,他的分拣垃圾技能在当下被充分调动起来。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每月支付其元,让他帮助小区业主垃圾合理分类投放,并保持垃圾房干净整洁。(7月11日澎湃新闻)

7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根据规定,个人或单位未按规定分类投放垃圾都将面临处罚。一天内,城管执法系统就开具了份责令整改通知书。这其中,有多少是原本可以轻易避免的“错投”呢?

罚款不是目的。从垃圾分类的意义来看,罚款虽可体现强制性,倒逼市民和有关单位养成自觉分类的好习惯,但在执行初期,指导公众如何科学分类显然更加重要与迫切。

这方面,上海长宁区新华街道的做法值得借鉴。对于普通人来说,垃圾分类是个技术活儿,但对于每天都和垃圾打交道的拾荒者来说,这一点儿都不难。现实反复证明,一项事业要想快速成功,必须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儿,拾荒者显然就是那个最理想的人群——他们不嫌脏,多年积攒的经验也能派上用场。

他们可能是这个社会中最熟悉垃圾的人,哪些可回收,哪些属于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如何区分,他们平日练就的分拣垃圾技能,正好可以得到施展。同时,雇佣他们的成本还很低,上千人的小区,每月仅需支付其不到一千元,就可以引进一位专业人才手把手地贴身指导,何乐而不为呢?要知道,如果雇佣其他人专职从事这项工作,恐怕收入翻三倍也未必有人愿意干。

当然,除了这元,拾荒者还可以通过这个兼职赚取外快——将部分可回收垃圾收入囊中。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也无可厚非,且与政府倡导的垃圾分类并无矛盾之处,所以并谈不上有什么副作用。对于酒店、餐厅等垃圾大户而言,有偿聘用拾荒者帮助他们分类,也许是更加省心的好办法呢。

市民在提高垃圾分类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罚款,社区和物业减少了人力资源成本,拾荒者借此提高了收入,实在是多赢之举。在强制垃圾分类推行初期,这样的举措显然值得推广开来。

文/宋鹏伟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28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