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勇气,是治愈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良方:活在当下,行所当行。
这几日,压在人们心头的疫情雾霾日渐驱散。
这段时间,我和两年前在武汉相遇,并互相打气的朋友们聊了聊。巧合的是,他们如今也在上海。他们的身影,又再度成为我们战疫期间击退困苦的力量。
两个多月前,北京摄影师小李在朋友圈看到我帮团队购买防护服,就在底下留言和我互动,我猜这回来他也会来上海,果然不出所料,没多久,小李就背着沉重的相机设备来报到了。
拿着“长枪短炮”,他记录了滞留在上海城郊的卡车司机,记录了那个住在电话亭的女士,记录了陆家嘴的风景。我说我被电话亭女士的故事打动,他告诉我:“这名女士的内心其实很强大,生活质量挺高,如果有个居所,我感觉她会比大部分人都打理得好。”
小李在上海的后半程,北京开始有零星几例确诊,他很担心远在家中的女友,但一时顾不上,还是要先做完上海的工作,多拍些照片发回去。
在上海疫情中相遇的,还有当年前往武汉的医护人员。
上海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是较早为当地提供心理诊疗服务的医疗队伍。当时参与其中的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医生陈亮亮告诉我,这很像大学时做社团,每天要应对各种不确定。彼时,我被他奋发的少年气所触动。今年四月,一个阿姨要给自己年逾80岁的老母亲买一种几乎断供的精神类药物。我又找到了这位武汉战友,他果断帮助了老人。
曾经在黄鹤楼前和爱人定下相守之约,又因为病人离世大哭的医生魏礼群,彼时在重症区高风险的“插管尖刀连”。近日,他告诉我所在方舱的病人逐渐少了,准备换防回去上班。曾经因为一个前往武汉时的军礼打动无数人,医院护理部主任李晓静最近在朋友圈说着“胜利指日可待”。文字的配图,是她和队友做核酸检测防护服上画的卡通。
前几天,每日往返湖州、上海的师兄也终于准备回家了。刚来上海时,他告诉我,当时从复旦毕业想着回家,就到了浙江大医院,没有想到回到熟悉的上海竟是以大白的姿态:“想着同学都在同一战场,却彼此不相见,这种感觉很微妙。”这期间,他走过空荡荡的五角场,抵达过安静的静安区边缘,前几天他告诉我:“起过早,坐过车,深入过红区,穿过大白,援沪就要返程了,祝大家的生活早日回归正常。”
这些挺身而出的朋友在抗疫一线,给了我足以驱散疫情料峭的温暖,一如春夏之交逐渐上升的温度。每每想到此,我便生出一种勇气,而这种勇气,是治愈大多数心理问题的良方,那或许就是:活在当下,行所当行。
新民晚报·夜光杯
作者:蓝娟
编辑:龚紫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