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长宁区打造三明

北京医院皮肤病 http://m.39.net/pf/a_6171978.html

医院综合改革成效明显长宁区打造“三明医改”上海样本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7月19日报道:到年,长宁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达85.54岁,持续保持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水平。

上海首例新医院被精准发现,这也是全市唯一一例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之外治愈出院的病例。精准狙击病毒之时,医院还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长宁区公共卫生体系经受住严峻考验,更为整座城市拉起了公共卫生的第一道防线。

记者近日从市卫健委集中采访中获悉,以长宁区综合医改为代表,上海结合本地实际,以推进整合型、高品质、智慧化健康卫生服务模式为主线,深化三医联动改革,以数字赋能转型发展,探索构建“制度+科技”的医改模式和卫生健康治理新体系。

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方面,长宁不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速“新旧动能”转化。近三年来,长宁区医院医药费用增长率控制在7.0%左右,药占比保持在30%内,平均住院日缩至11天,区内全人群签约31.67万人,签约率50.41%,较好实现了便民、惠民、利民的目标。

长宁医改从顶层制度设计、加大财政投入和管理、加快人才引进和培养到用智慧助力改革,长宁区用“四梁”让长宁医改“立起来”。

年7月,上海市医院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正式医院,一举填补区域内多年来的健康卫生“空白项”。

同时,医院以“大专科、强综合”为导向,医院评审,挂牌上医院,并成为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专科)诊疗中心。

医院,过医院,医院深度合作后,率先在全市建立首家区域“治未病”办公室;长宁区妇幼保健院、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牵手华师大,医院。

长宁区副区长陆浩表示,近年来,长宁区逐年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十三五”期间投入是“十二五”期间的2.8倍,达37亿元。年区政府对卫生事业财政投入10.59亿元,另有人才科研经费投入0.53亿元。这些均保障了优质+均衡资源的落地,撑起“医改样板房”的顶层设计。

在医院二楼门诊区域,有一个独立的第九门诊,这里坐诊的都是全科医生,来看病的都是社区家庭医生转上来的签约病人。第九门诊主要面向两类人群,一种是社区里配不到药,在这里可以快速问诊配药。另一种是社区医生搞不定的“疑难杂症”,不确定该看哪个专科就到这里检查分诊,随后社区患者所有检查走绿色快速通道。

家住长宁区水城路的蒋阿姨今年68岁,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她是第九门诊的“熟人”,每月通过家庭医生转诊来配药一次,按照预约时间段来,每次都是随到随看,挂号、付费也都在诊区内完成,无需院内往返跑,让老人觉得很方便。

“让区域内资源流起来、让长宁医改动起来,”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池捷介绍说,这也是长宁医改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居民自愿与医疗机构“1+1+1”组合签约的基础上,他们又推出了“1+N+M”协同模式。

“N”,医院。“M”,医院特色专科。这个协同网络中有哪些高品质医疗资源?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的创伤科、医院等,医院和长宁区建立了从全科到专科的点对点转诊关系。

数据显示,目前长宁区内全人群签约31.67万人,签约率达50.41%,重点人群签约16.73万人,签约率达70.59%。年,区内完成社区上转人,医院下转人。

长宁区卫健工作党委书记池捷介绍,全区正在构建整合型、高品质、智慧化健康卫生服务。数字化转型医疗服务的七个医院全面打通铺开。长宁在15家区属医疗机构全面试点覆盖数字化转型建设。

在长宁区,统一智能预问诊平台上,区属医疗机构已实现包括专家号在内的所有门诊预约时间段1小时至30分钟内精准预约,减少患者候诊时间,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互联互通互认。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支持医保电子凭证和脱卡支付功能,省去患者付费排队。

长宁区区属医疗机构已全部完成电子出院小结和电子病历卡上线实施,实现云端随查。推进统一电子票据平台建设,目前医院已完成了门急诊、医院的全流程的电子票据上线工作,其余区属医疗机构将于10月份陆续全面完成此项工作。

通过信息赋能,智慧医疗在助力医改提速。长宁区深化医院综合改革工作,日前被国务院通报表扬,被称为“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

近日,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国家卫健委明确将以推广三明经验为抓手,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因地制宜学习借鉴三明经验,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而在上海长宁,“三明医改”的上海样本已经形成。

本文来源:东方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377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