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Vlog,VideoBlog的简称,意为“视频日志”,是最近非常风靡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很多小哥哥小姐姐们用Vlog的形式记录下上班上学、出门游玩、烹饪美食、吃喝购物等日常。
这一次,我们把镜头对准上海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当党建贯穿于基层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后,上海市民的城市生活日常有什么特色和变化?
上海,作为一座承载着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都是它身上的标签。而正因开放而多元的环境,上海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早、更复杂。近年来,上海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巩固党在城市执政基础为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城市基层党建新路。
在老城厢弄堂,在城市居民社区,在商圈摩天大楼,到处都能看到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中发生的新故事。
老城厢的共享新生活
站在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康家弄的路口,往弄堂里看充满着旧时回忆,转过身往外看,一街之隔便是高楼大厦。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城中村,把大都市和老上海分割得棱角分明。
康佳弄周边全是数十年房龄的老公房,房子的面积小,缺乏卫浴空间,过去,家家户户都在屋外搭起用来解决做饭、洗衣、如厕的违建建筑。街道党工委在“拆违”过后,开始想办法填补这部分“生活空白”。于是,“邻家屋里厢”家庭生活服务站建成启用,集合公共厨房、公共餐厅、公共洗衣房、独立助浴间、家庭式卫生间、老年日间照护中心等13个功能区域,服务中华、西姚两个居民区多户家庭。
市民驿站,走伐?
想想你自己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回到小区之后就不想跑远路,希望能在步行15分钟的范围内搞定一切?“家门口服务站”便是因此而“诞生”的。
年底,上海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系列文件出台,强调要推进服务管理重心下移。年8月上海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要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圈,这为布局建设群众“家门口”服务站明确了方向。如今,在上海的诸多社区都能看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服务周到的市民驿站或家门口服务站,名字不同,功能相似,都作为党建引领多元主体参与社区管理的共治平台、满足群众需求的服务平台而存在。
介绍到这里,你是不是好奇上海市民平时都在老城厢或者社区的“家门口”干什么呢?来看看下面这段Vlog,走进一下上海市民pick的新生活吧!
01:13故事,从垃圾分类开始
党建引领就是引领人心,让人人自觉追求新时尚。这个“新时尚”在长宁区虹桥街道代表着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听起来是不是很复杂,但“时尚”的事总是麻烦的,想要“潮”就不能“懒”。
在虹桥街道,40%左右的居民社区书记都在40岁以下,没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的他们,恰恰好从垃圾分类入手,撬动了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工作,也拉近了和社区党员、群众的距离。
这个从垃圾分类开始的故事,快来看一看吧~
打造楼宇党建3.0
“打蛋器”、“开瓶器”、“注射器”,熟悉上海滩的朋友们,一定认识这三大高楼,它们分别是上海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和金茂大厦,都坐落在陆家嘴这个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区。这样一个寸土寸金、充满着经济活力和现代动力的土地上,陆家嘴金融城党建服务中心和它的高度一样引人瞩目。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人员大量流动,形成大批城市新群体,聚集于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和“线上网上”等。上海市各类商务楼宇近栋,入驻单位6万家,“白领”超过百万,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主要聚集地。他们既不同于其他驻区单位,也不同于居民社区,为城市基层党建提出了新课题新任务。而如今,上海市已建成商务楼宇党建服务站点近个,组建楼宇党组织多个,正在努力打造楼宇党建3.0版。
当你的小区“联了网”
人脸识别、智能门禁、智能监控、电子嗅探、智能井盖、智能车棚……个神经元传感器嵌入“智慧平台”,自动识别陌生人和车、自动预警可疑线索,社区民警、物业干部、党员骨干等小区自治力量与智能平台无缝衔接,一键推送,一呼百应。
这一切都是由徐汇区田林街道的智慧社区平台实现的。田林街道党工委通过建立智慧社区平台,依托高效智能的前端感知和精确的大数据采样分析,能确保发现问题苗头,赶在群众投诉前解决。年,街道“群租”等顽疾问题投诉量同比下降76%,完成智能设施布局的小区均建成无群租、无违建小区;年1-8月,街道报警类“”万人出警数同比下降27.2%,盗窃和入室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24.1%和14.3%。
走在工作前沿的楼宇党建,走在技术尖端的智慧党建,新兴领域、新型方式,快来看看两“新”做法开开眼界吧~
文、图、视频:谢小杭
编辑:朱志敏
阅读更多:
记者探访北京“街乡吹哨、部门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