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经验
“六大工程”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
上海各区纷纷出台细化措施、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
■本报记者张骏
基层是整个城市治理的基础所在、重心所在、重要支撑。
9月6日,上海召开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会议,会场连线居村基层一线,在作阶段性总结分析的同时,更着眼于深层的基础建设、体系建设、制度建设,布设超大城市的基层治理格局。
与此同时,上海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明确上海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创造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经验”为主攻方向,以网格工程、连心工程、家园工程、强基工程、动员工程、赋能工程等“六大工程”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
聚焦“六大工程”,上海各区纷纷出台细化措施、列出任务清单、明确责任单位,加快形成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的强大合力。
织密建强居村一线组织体系
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根基在基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底盘在基层。探索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新路,是上海近年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尤其自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党员干部对基层治理的极端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体认。市领导在基层治理大会上肯定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为抗疫作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坦言“基层治理还有不适应的地方,动员组织能力还有待提升,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群众工作还不到位,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
推进“六大工程”,正是把脉上海基层治理,针对“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推出的务实举措。
以推进“网格工程”为例,大型或超大型社区在上海并不少见,上海管辖范围超过户甚至户的居委会有多个。这些大型社区仅依靠居村“两委”十来个人治理,往往“压力山大”,这在社区疫情防控中尤为凸显。
浦东新区浦兴路街道长岛路居民区就是这样一个社区,常住人口户、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秀勤说,疫情期间,他们以不超过户为标准划分5个微网格,并重新调整党支部设置,统一调派10名社工进驻各支部,充实网格工作力量。个楼道党小组以楼为基、服务入户。
此次推进网格工程,旨在织密建强居村一线组织体系,把党的领导传导到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划小做实管理单元,明确新建居委会管辖范围一般在1户左右,稳步推进户以上的居委会拆分、户以下的居委会合并。按照至户的标准划分微网格,确保管理服务无遗漏、无死角。
此外,上海提出进一步优化网格运行机制,完善居村—微网格—楼(队)组组织架构和指挥运转机制。在微网格上设立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由居村党组织成员或党员骨干担任,并兼任微网格长,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同时,强化楼组党建,推广报到党员担任“第二楼组长”等做法。
“微网格”在不少区、街镇有探索实践。徐汇区把下沉机关干部、居民区干部、楼组长、社区党员、社区能人全部纳入网格,通过广泛联系走访居民收集意见建议,成为居民区的“眼睛”“耳朵”。静安区细分出27个商务楼宇网格,各街道党工委牵头推动“楼务会”召集人与专职党群工作者担任“双网格长”,形成“街区网格—楼群网格—楼宇网格”全覆盖组织架构,整合各方力量。
让基层有力量,发展有空间
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核心是人。
此轮“赋能工程”将推动更多资源下沉社区,让离市民群众最近、感知最灵敏、反应最迅速、处置最快捷的基层“有人、有权、有物”。
市委党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依托市、区两级政务云和大数据资源平台,实时向街镇、居村开放相关数据,强化信息数据赋能,还将深化条块协同联动,落实市级部门事务下沉街镇管理办法和居村协助行政事务准入机制,同时给予基层更多决策余地和自由裁量空间。
壮大基层治理骨干力量,也纳入“赋能工程”计划之中。根据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村干部队伍建设和激励关怀的若干措施》,对使用事业编制的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单列晋升数额、单独组织晋升,结合抗疫斗争实际,增加破格聘用比例、破格晋升比例。充实社区专职工作力量,配置标准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
各区深入实施“班长工程”及相关激励措施也相继出台。浦东推出优秀居村党组织书记享受五六级待遇、破格晋升进编、打通交流通道等15条突破性措施,对14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破格晋升、41名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择优进编。虹口区制定选派机关、企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居民区担任党组织书记的实施方案,目前正开展人选推荐,计划首批遴选约30名年轻干部到居民区任党总支书记或第一书记。
疫情期间,上海组织动员多万名市、区两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各方面力量参与社区抗疫,推动72万余名在职党员闻令而动,引导31.3万名社区党员就地转化,组建24支市级党员先锋突击队,派出1.1万余名干部参与拔点攻坚……
如何将疫情期间动员出来的在职党员力量“留在社区”,如何破解“平急转换衔接”等基层工作难题?疫情常态化后,各区开始探索构建基层治理“第二梯队”。普陀区探索建立由多元力量参与的“第二梯队”长效管理机制,在运行维护、激励关怀、经费保障、应急演练等方面细化规范,为“第二梯队”持续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支撑。松江区创新“第二书记进社区包小区、党员第二楼组长包楼栋、社区党员包邻里”工作机制。长宁区依托“宁聚里”党群服务矩阵建设“凝聚家”在职党员报到站,建立街道—网格—居民区三级在职党员报到体系。
在以往社会动员工作及各区探索“第二梯队”基础上,上海推出“动员工程”,健全党员干部下派、报到机制,完善多方力量参与机制,强化应急快速响应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常态治理能力和应急管理能力。
措施提出,常态化选派年轻干部到居村挂职或任职,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在社区服务。分级储备党员先锋突击队员,加强日常专业培训和应急演练。吸纳疫情中表现突出的“楼长、团长、队长、能人、达人”进入社区志愿者队伍。同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预案,加强应急风险排查。街镇、居村党组织强化对下派党员干部、报到党员、社区骨干等各方力量的统筹调度。
据介绍,杨浦区正着力建强平急转换先锋队,整建制储备区、街道两级机关事业单位、区属国有企业党员干部,深化“一线工作法”机制,建立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员队伍,结合实际需要完成各项应急任务。
聚焦治理难题,让群众有获得感
“群众操心什么就解决什么,群众期盼什么就推进什么。”在很多基层治理者看来,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就要着力形成到基层一线解决问题的导向,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此次推进的“连心工程”,将开展常态化联系服务、及时响应居民群众诉求、落实重点群体服务管理、完善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功能等纳入制度安排,着力提升基层干部面对群众时的“共情能力、引领能力、专业能力、协商能力”。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要强化党建引领‘零距离’协商。”黄浦区小东门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恕说,小东门街道完善参与式社区规划制度,推进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推动综合为老服务、社区文化活动等设施布局和功能融合,打造“10分钟社区生活圈”。
物业治理一直是基层社区的一大难题。闵行区通过深化“红色物业”,坚持体系化创建、信息化赋能,推出“红黑榜”,探索老旧小区连片化管理,共解“物业治理一件事”。近四年“物业管理类”案件下降30%,个小区完成物业费上调。
此次推进“家园工程”,针对的即是夯实党建引领物业治理基础。这项工程提出,健全党建引领协同共治机制,建立区、街镇、居村三级党建引领物业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房管、城管、绿化市容等部门协调联动。
在对业委会、物业企业加强党建引领方面,除了持续推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措施还提出,业委会根据业主大会授权决定重大事项前,主动向居民区“两委”报告;注重把表现突出的报到党员、热心业主通过法定程序推选为业委会成员;力争符合条件的业委会中党支部或党的工作小组组建率达到%。物业服务企业党组织接受物业服务项目所在居村党组织领导,同时接受行业监管部门党组织指导。
通过梳理不同类型的难点区域,上海此次还推出“强基工程”,补齐短板弱项,加快实施重点区域治理攻坚。其中,推进城中村治理、补齐老旧小区治理短板、探索街区治理,提上了议事日程。
“破解城中村治理难题,要靠数字赋能摸清底数,也要靠党建引领下各方联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金山区亭林镇东新村党总支书记王春欢深有感触。东新村户籍人口人,实有人口人,流动人员多,出租房屋多。依托“两张网”,村域现在已做到“一屏调度”,摸清了村内房屋出租情况,通过逐家逐户沟通,探索“房屋管家”线上管理,对所有出租屋实行红、黄、绿三色挂牌并纳入村规民约,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
打破以往单一的“属地结亲”,宝山区推动各级各类党组织跨街镇、跨领域结对,全区个居村党组织与区级机关、教育、卫生、公安、国企以及“两新”党组织结对,形成共治对子个、实事项目个。
推进“六大工程”,就是引导更多力量为基层赋权、减负、增能,“心为基层想、劲朝基层使、人往基层走”。上海基层治理专家认为,检验“六大工程”的成效,就看群众能否获得更多看得见、摸得着、有感知度的体验。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