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海高三一模长宁区作文审题构思

原题如下: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有时通过说理未能让别人接受自己的主张,通过恳求倒可能让别人接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字。

审题篇

本题虽然审题不难,却极大地考验了阅读的细致和理解的准确。

材料的表述很明确,只有一句话,概括起来讲就是:自己的主张在说理无效时,恳求可能有效。表面看起来有一组“理与情”的矛盾,但实质上“理”是前提,是基础,在“理”失效的情况下,去探讨“情”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如果说理无效,那么煽情何以有效?

假如把材料简单理解为“理与情”的冲突,无脑地二选一,或强调二者相辅相成,则属于没有仔细读题,陷入了一种思维定式,这种现象或许就应验了徐汇区一模作文的那句话:“当我们认为某些事‘当然应该是这样’的时候,反而是危险的”。因而亮亮老师认为审题与做阅读一样,千万不能加上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务必在找准命题人的意思后,再进行自我加工去构思观点。

本题信息

话题:如果说理无效,那么煽情何以有效?

审题难度:★★☆☆☆

构思难度:★★★★☆

素材难度:★★★★☆

构思篇

根据材料给出的话题,很明显本文需要去分析原因,即煽情为何有优于说理之处?

构思一

哲学家休谟曾有言:“理智乃情感之奴。”他认为决定人们言行的是感性而不是理性,纯理性决断是不存在的,任何决策表面的理性原因背后的感性原因才是决定因素和根本驱动力。这其实很好理解,回想你日常做的那些“理性”的事情,你总是可以找到根本上让你做出决定的感性因素。比如:你想要帮助别人表面上是你觉得你应当帮助别人,而本质上是帮别人做这件事情满足了你的欲望,让你高兴罢了。

结合材料,别人是否能接受你的主张,起到决定作用的是该人的情感。因而从情感方面以恳求这样的情绪态度去打动对方,显然比在理性层面上的高谈阔论要来得更加直接快捷,所以煽情的有效大于说理。

有时甚至是只有煽情,而没有说理的情况下,别人也会接受你的主张。例如年初,希拉里·克林顿在各大网站推出了一项关于亲情的调查问卷,激起了人们的亲情意识,在美国各地很快掀起了一场亲情风暴,感动了数以万计的网民。希拉里没有选择理性的演讲,却用这么一份小小的问卷,获得了无数选民的支持,为自己积累了丰厚的政治资本。希拉里说:“最好的广告是感动。而父母那种无私无求的爱,不论何时,都足以温暖地打动人的心灵。”

构思二

春秋战国时代的纵横家几乎是以说服别人为职业的,当时不少纵横家辞令记载到了《国语》、《战国策》中,被称为论说类古文中的“说”。陆机在《文赋》中评价:“说炜晔而谲诳”,李善注曰:“说以感动为先,故炜晔谲诳。”刘勰对于“说”的解释是“说者,悦也;兑为口舌,故言咨悦怿”。“说”通“悦”,就是用口舌以说动人,令人心悦诚服。刘勰又言:“凡说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正),进有契于成务,退无阻于荣身。自非谲敌,则惟忠与信。披肝胆以献主,飞文敏以济辞,此说之本也。”除非是为了诈骗敌人,否则是一定要讲究忠信的。应该把肺腑之言进献给主上,同时调动敏捷的文思来加强语言的动听而有说服力。

纵横家说体现出了极大的煽情性,成功的案例也不胜枚举。其中重要的是讲求忠信,才能令人心悦诚服。以一种忠诚谦卑的态度,放低自己的姿态,甚至委屈自己,这也是恳求能够让别人接受自己主张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刘勰的话中提到了说最根本的一点:“必使时利而义贞”,是要有利于时而道理严正。换句话说,自己的主张一定要符合时宜,顺应时局,建立在这样客观环境之上的说理或是恳求才能让别人接受。否则没有“时利”的基础,无论是精妙的说理,还是谦卑的恳求,都不会见效。孔夫子周游列国,而没有国君采纳其主张,根本原因就在于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50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