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将实现随申码在地铁公交轮渡等

北京哪间手足癣医院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

7月27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就上海“一网通办”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介绍。市政府秘书长马春雷、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朱宗尧、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市公安局法制总队总队长范宏飞、市税务局副局长李俊珅、长宁区副区长杨元飞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7月1日施行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有什么特点,保障了哪些重要的改革举措?

马春雷说,上海“一网能办”改革已经实施三年,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需要总结,也有一些制度障碍需要破除。通过人大立法的形式把“一网通办”改革经验和发展思路明确下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照已经实施的《决定》,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明确了“一网通办”由政府主导变为全社会共同参与。这是《决定》一大亮点,以往,上海围绕推进“一网通办”改革,从政府层面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这些制度规定,更多的是对各级政府开展“一网通办”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政府以外的其他部门没有更多的约束,对企业和群众参与“一网通办”也无法可依,这次《决定》的出台,从地方性法规层面,明确了“一网通办”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更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二是固化了“一网通办”改革的成功经验。《决定》不长,一共只有16条,多字,但它立足解决“一网通办”改革实际问题,既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和工作机制,也对重要任务、创新工作和保障机制等作了具体规定。特别是把我们的改革亮点作为制度性安排,从地方性法规层面,加以固化。

比如我们强调“一网通办”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在线上,推行“全程网办”“不见面办理”;在线下,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推行综合窗口服务,从“进一门”到“进一窗”。还有我们立足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重塑,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对业务流程关联度高的多个事项推行集成办理。实行“两个免于提交”(凡是本市政府部门核发的材料,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凡是能够提供电子证照的,原则上一律免于提交实体证照),等等。

三是拓展了“一网通办”改革领域。今年,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要求,上海把“一网通办”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围绕个人事项和企业经营全周期服务,提出了18大领域,97个应用场景,构建起了“一网通办”全方位服务体系。明确“随申码”作为本市个人以及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实现一码通办、一码通行。依托市民主页和企业专属网页,提供个性、精准、主动、智能服务。

下一步,上海将持续推进《决定》中“一网通办”改革各项工作落实。

怎样以“一业一证”改革真正带动政府内部审批的流程革命?

马春雷说,“一业一证”改革,其核心是围绕将企业准营需要办理的多张许可证,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革命性优化再造审批服务流程,推动政府管理从“以政府部门供给为中心”向“以市场主体需求为中心”转变。

一是推动部门职能整合。我们围绕落实国务院批复的首批31个改革试点行业,积极争取国务院有关部门将25项国家级事权委托浦东新区受理、发证,推动市相关部门将29项市级事权下放浦东新区实施,使国家、市、区三级事权在浦东新区实现跨层级整合。

二是推动业务流程重塑。我们在“一网通办”总门户开设“一业一证”服务专栏,在各区行政服务中心开设“一业一证”专窗,“一口受理”行业综合许可证申请,内部通过数据整合共享、业务协同办理等优化审批流程,企业开业经营手续可以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三是推动体制机制优化。我们建立了一个行业由一个部门牵头、多个部门协同配合的审批管理服务机制,破解职能交叉、信息不通、协作不畅等问题。每个行业牵头部门制定“一业一证”改革细则,统筹推进行业综合监管执法和监管场景建设,实现“一件事”一揽子解决。

“随申码”当前应用场景有哪些,下一步拓展场景是什么?

朱宗尧说,《关于进一步促进和保障“一网通办”改革的决定》明确要求,本市推广“随申码”的社会化应用,“随申码”作为个人和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数字身份识别码,“随申码”产生于疫情防控,在支撑疫情有效防控的同时,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随申码”具有“在线、实时”等特点,可以随时、随地展码应用。“随申码”作为本市个人和企业可信身份凭证及数字名片,已成为助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工具。“随申码”累计使用已超37亿次,用码人数超万人。“随申码”除疫情防控需要“通行”功能外,已经应用到如下场景:

在健康医疗领域,可替代“社保卡”。在市卫健委、市医保局的大力推进下,扫“随申码”即可看病就医,已在全市医院试点应用,累计服务超万人次。扫“随申码”即可医保购药结算,已覆盖全市家医保药店。在药店购买“退烧止咳药”和特殊管理药品时,可使用“随申码”扫码进行实名登记。

在交通出行领域,可替代“交通卡”。在市交通委大力推进下,“随申码”已集成公交、地铁展码功能,“随申办”APP成为唯一一个集成公交、地铁出行码的移动应用,公交场景累计使用万次,地铁场景累计使用万次。

在文化旅游领域,可替代“读者证”“身份证”等。在市文旅局大力推进下,上海图书馆实现了进口闸机直接扫“随申码”入馆,信用免押金办理读者证等。本市五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实现“随申码”预约入馆,更多场馆解锁中。花博会期间,实现“花博会”扫“随申码”入园。

下一步,发挥“随申码”在身份认证、资格核验方面功能和便捷使用的优势。一是推进“随申码”与多卡、多证的融合工作,在更多的领域,推进“随申码”可替代实体卡、实体证的应用,方便市民。二是持续拓展和深化各类“随申码”场景应用。推广“随申码”在医院内部全场景、全渠道应用,实现预约、挂号、付费全流程数字化,助力市民便捷就医。推进“随申码”和公交码、地铁码“三码融合”,加快实现“随申码”在地铁、公交、轮渡、市域铁路等“一码通行”。拓展本市酒店“扫码”快捷入住应用场景。打造学生校园生活的“一码服务”场景等。

长三角“一网通办”能提供哪些“同城服务”?

朱宗尧说,长三角地域相邻、人缘相亲,经济社会交往频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长三角“一网通办”作为今年16项民心工程实事加以推进。在推进机制上,国务院办公厅连续三年发布长三角“一网通办”年度工作任务,三省一市组建工作专班,联合攻关,合力推进。

长三角高频事项实现“一网通办”。推进跨省在线开具证明。围绕四地开具频率最高的“有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和“户籍事项证明”,统一证明式样和开具流程,引入电子印章技术,方便群众“零跑动”线上开具,无需再回户籍地公安派出所办理。自年10月份上线以来,已累计跨省在线办理30余万件,减少群众近60万次跑动。推行“多地联办”服务,避免群众跨省市来回奔波。推出“大中专学生毕业户口迁移”“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引进人才申请落户”等落户人员跨省户口网上迁移服务,推动户口《准迁证》、《迁移证》等纸质材料电子化,实现相关数据材料网上流转和互信共认,申请人只需在迁入地派出所申请办理,无需群众在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来回跑。自年底上线以来,已有2.2万名群众享受到这项改革便利。推进医保关系转移接续,上海市、浙江省全域、江苏7市、安徽省本级四地实现双向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平均办结时限4.9个工作日,单笔最短办结时间仅为3分钟。推进长三角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三省一市统一公积金购房提取业务标准,实现居民异地购房公积金提取零材料、网上秒办,自今年5月上线以来,8个试点城市办理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人数人,提取金额超0万元。

三省一市联合推进长三角区域电子证照互认应用。四地政务服务APP亮证扫码,实现电子身份证入住宾馆,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交通运输证等路面扫码核验。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在执法管理场景实现互认应用。沪苏浙皖公安机关签署电子驾驶证、行驶证互认协议,四地驾驶员只要能够通过四地政务服务APP出示本地区电子驾驶证、行驶证,免于提交实体证件,已累计亮证应用约万次。电子身份证在社会化场景实现互认应用。推进四地电子身份证在长三角区域宾旅馆住宿登记场景互认应用,长三角居民只要能够通过四地政务服务APP出示电子身份证,无需提交实体身份证,就可以在长三角区域宾旅馆快捷办理入住登记,已累计应用50余万次。

下一步,上海将推出更多高频服务上线,让长三角区域企业群众享受更多“同城服务”。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213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