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颁布十周年。6月10日下午,第九届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开幕,来自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们,围绕“非遗保护”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长宁区人民政府指导,上海艺术品博物馆、上海工艺美术学院、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是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国际文化交流论坛,被列入上海市“文化品牌”建设内容,同时也是上海市推进“一带一路”友城建设的重点文化交流项目。
据了解,国际(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经过九届的培育发展,得到了各国政府、行业组织、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已吸引了全球50余个国家的千余位政府非遗领域领导、使领馆代表、专家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保护专业机构负责人参与,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
今年,论坛以“艺由心生”为主题,邀请了来自中国、日本、奥地利、挪威、阿根廷、埃及、匈牙利、哥伦比亚等十余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对非遗保护的社会分工与角色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
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邱春林发表了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如何推进社会进步》的演讲。他认为,不论具有怎样的文化背景,在开放的时代里都不能固步自封,而要愿意进行文化分享,积极去认识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
斯洛伐克共和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布拉尼斯拉夫·潘尼斯发表了题为《关于筹建承载历史文化记忆博物馆的构思》的演讲,他告诉大家,“斯洛伐克正在创造一个新机遇:不仅要建造一个全新的、更广阔的、更综合的展览,更要打造一个完整的博物馆……”
论坛上,专家、学者们从自身专业领域、生活背景出发,为现场观众们带来了多角度的观点和知识,让大家对非遗保护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知。此外,一部分受疫情影响未能亲临论坛现场的嘉宾,纷纷以视频发言和书面论文的形式参与论坛。
文章来源:上海长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